
#美女#
谁信这个,我卖你保健品
最近朋友圈是不是又被一条消息刷屏了?说是肖战要演电影版《扫鼠岭》的男主,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连角色细节都给你编出来了。可你仔细一想,这事儿从头到尾,除了几个营销号在嚷嚷,官方连个影子都没有。
说白了,这就是一张空头支票,画个大饼给你看,等你真信了,人家早就揣着流量跑路了。
热搜背后,谁在数钱?
你肯定见过这种场景。某个明星名字突然冲上热搜,点进去一看,全是“网传”“据爆料”,真凭实据?不存在的。可话题阅读量却能轻松破亿,讨论度炒得比真官宣还热闹。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简单。一个名字就是流量密码,能撬动关注、带动讨论、甚至拉高股价。项目方需要热度,平台需要话题,广告商需要曝光——而顶流明星的名字,恰好是这三方都认可的“硬通货”。
至于消息是真是假?没那么重要。先把场子炒热,后面的事后面再说。
你看到的,都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
现在信息传播太快,真真假假混在一起,普通人根本分不清。你可能刚刷到一条“内部消息”,下一秒就看到粉丝在刷“非官宣不约”。两边都在较劲,可流量却实打实被赚走了。
更隐蔽的是,有些消息本身就是商业策略的一部分。比如,用明星的“拟邀”身份去拉投资、谈合作,等真到签约那步,再找各种理由换人或者降价。这套玩法在业内早就不是秘密了。
粉丝成了免费水军,还倒贴钱
最无奈的大概是粉丝。明明知道是假消息,还得忙着控评、反黑、做数据,生怕偶像被骂。熬夜打榜、花钱应援,投入了时间精力,最后可能等来一句“纯属谣言”。
你说不值,可她们停不下来。因为数据和热度直接关系到偶像的商业价值。她们被困在这个循环里,明知是坑,也得往下跳。
理性吃瓜,别急着上头
下次再看到这种“大瓜”,先别急着转发。查查官方消息,看看备案信息,动动手就能避开很多坑。真要有好消息,工作室肯定比营销号发得快。
记住,未经官方确认的消息,都是纸老虎。你越认真,它越来劲;你不理它,它自己就散了。
结尾点题
说到底,这种“网传”戏码就像路边推销保健品的。说得天花乱坠,包治百病,可你真要问他有没有许可证,他立马含糊其辞。
谁信这个,我卖你保健品——这句话放在这儿,意外地贴切。你信了,他就赚了;你不信,他换个地方继续吆喝。唯一确定的是,真正需要保健的人,从来不会靠路边摊来治病。
所以,下次再看到类似消息,不妨一笑而过。你的时间和注意力,比那些虚无缥缈的“瓜”值钱多了。
中国正规的股票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