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又作什么妖?”李明咬着牙打物业电话,可只听见忙音。
他站在昏暗的地下车库,手机屏幕亮着,物业经理的短信像块石头砸过来。
他盯着落满灰的充电桩,脑子里全是这20天的糟心事。
半年前他花6800装了这桩,本想图个省钱环保,谁知被陈大妈死缠烂打地占着用。
从吵架到互不理睬,他宁愿跑4S店充电也不让步。
然而,这条短信却让事情变得更加棘手。
李明感觉心跳急剧加快,他紧紧攥着手机,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场荒唐事,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01
李明站在昏暗的地下车库,手里攥着手机,物业经理周经理发来的短信让他心跳加速。
那条短信内容模糊却带着一丝警告意味,仿佛暗示着某种即将到来的麻烦。
他盯着自己那个积满灰尘的充电桩,脑子里闪过这二十天来为了躲避楼上陈大妈而四处奔波充电的日子。
这一切的起点,竟是一场关于充电桩的意想不到的争执。
半个月前,李明下定决心不再用家里的充电桩。
他宁愿每天开车去4S店或附近的商场充电,也不愿再面对陈大妈那副理直气壮的嘴脸。
最初,他只是觉得这样能避开麻烦,可渐渐地,他发现这种“流浪式充电”的生活也有点意思。
在商场充电时,他偶遇了大学时的老同学赵磊,两人聊起新能源车的普及趋势,感慨科技改变生活。
赵磊还拉他加入了一个新能源车友会,里面的人分享充电技巧,甚至组织了一次小型聚会。
李明在聚会上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车主,感觉自己仿佛找到了一种新的归属感。
不过,每次想到高昂的充电费用和来回奔波的时间,李明的妻子王芳还是忍不住皱眉。
“这样跑来跑去,油钱省了,电费可没少花。”她总这么说。
李明却笑着安慰:“总比在家跟陈大妈吵架强吧。”
他心里清楚,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一口气,他咽不下陈大妈那强盗逻辑。
十几天前,地下车库里发生了一件大事。
陈大妈摔了一跤,右腿骨折,住进了医院。
那天,李明回到小区,看到一群邻居围在充电桩旁议论纷纷。
他挤进去一问,才知道陈大妈从电动车上下来的时候,脚滑了一下,摔倒在潮湿的地面上。
“最近老下雨,车库里湿乎乎的,她年纪大了,没站稳。”邻居老张小声说。
李明看着充电桩旁湿漉漉的地面,心里五味杂陈。
虽然跟陈大妈不对付,但他也不希望她受这么重的伤。
毕竟六十多岁的人了,摔一跤可不是小事。
他犹豫着要不要去医院探望,可一想到之前的争吵,又觉得去了可能会更尴尬。
没过两天,他在小区门口遇到了陈大妈的儿子陈强。
陈强四十出头,眼神疲惫,看起来被母亲的住院折腾得够呛。
“李哥,我知道充电桩的事,我妈也有不对的地方。”陈强主动开口。
李明愣了一下,没想到他会这么说。
“她就是脾气倔,认定了小区的东西就该大家用。”陈强叹了口气。
他还提到,陈大妈的电动车是她唯一的出行工具,摔伤后她情绪很低落。
更让李明意外的是,陈强说母亲曾多次向物业申请安装充电桩,但因为车位紧张和费用问题一直没批下来。
这让李明开始反思,这场冲突是不是还有更深的根源。
他点点头,说:“希望陈阿姨早点好起来。”
陈强苦笑了一下:“谢谢,等她出院,我会跟她好好谈谈,看能不能找个解决办法。”
这场对话让李明心里稍微轻松了点,但充电桩的争执依然像根刺,扎在他心头。
更早的时候,冲突的火药味就已经弥漫开来。
陈大妈曾带着几个老邻居直接找上门,指着李明的鼻子骂他“自私自利,霸占小区资源”。
那天,她气势汹汹,身后还跟着几个老太太,像是来“讨公道”的。
“你什么意思?故意不让我用充电桩,是不是瞧不起我老太太?”陈大妈的声音在楼道里回荡。
李明努力保持冷静:“陈阿姨,这充电桩是我花钱装的,不是小区的公共设施。”
“你花钱装的?那又怎么样?小区的东西不就是大家的?”陈大妈双手叉腰,毫不退让。
王芳看不下去了,站出来说:“阿姨,这是我们家车位,用的也是我们家电表,您总得讲点道理吧?”
“道理?你们年轻人懂什么道理!”陈大妈转向王芳,语气更冲了。
她还扬言要去业主群里“揭露”李明的“自私行径”,让大家评评理。
果不其然,当天晚上,小区业主群炸开了锅。
陈大妈发了一大段语音,控诉李明独占充电桩,害她电动车没电开不了。
群里顿时分成了两派:支持陈大妈的觉得小区资源该共享,支持李明的则认为私人财产不容侵犯。
有人匿名发消息说:“新来的业主不懂规矩,仗着有钱就想霸占资源。”
王芳气不过,在群里发了充电桩的发票和物业批文,可陈大妈的“粉丝”却说那是“假的”。
这场争论持续到深夜,物业经理周经理出来打圆场,说“大家都是邻居,要和谐共处”。
可这话谁也没听进去,群里的火药味反而更浓了。
02
冲突的起点还要追溯到七个月前。
李明贷款买了一辆深蓝色的奇瑞新能源车,满心憧憬着省油又环保的生活。
作为一名37岁的程序员,他在三线城市收入还算可以,但房贷、车贷和孩子的教育费压得他喘不过气。
买新能源车,一来是为了响应环保,二来是想省点油钱,减轻家庭负担。
“你确定要装充电桩?会不会有邻居不高兴?”王芳当时有些担心。
“怕什么?这是咱们买的车位,装充电桩合情合理。”李明信心满满。
物业对安装充电桩的态度还算配合,流程走完后,电力公司的师傅很快装好了设备。
崭新的充电桩立在地下车库C区19号车位旁,屏幕亮着蓝光,看起来科技感十足。
李明特意选了个偏僻的车位,就是想图个清静,周围大多是老旧的燃油车。
他还特意在充电桩旁贴了个小牌子,写着“私人充电桩,请勿占用”。
可他万万没想到,麻烦会自己找上门。
第一次发现问题是在一个周四的晚上。
李明加班到十点多回到家,远远就看到自己的充电桩连着一辆红色的电动三轮车。
车身上贴着“老年助力车”的标志,明显是老年人的代步工具。
他走近一看,充电桩显示已经充了三个多小时。
“这是谁的车啊?”李明环顾四周,车库里只有几盏昏黄的灯在闪烁。
他有点无奈,只能站在旁边等着。
过了二十多分钟,一个穿灰色毛衣的老太太急匆匆走过来。
她头发花白,步伐很快,看到李明站在那儿,脸上闪过一丝惊讶。
“您好,这是您的车吗?”李明尽量礼貌地问。
“是我的,怎么了?”老太太语气有点戒备。
“这是我家装的充电桩,您能不能以后用之前先跟我说一声?”李明保持着温和的语气。
老太太上下打量了他一眼:“充电桩?不是小区的吗?”
“不是,这是我花了六千多块装的,用的也是我家电表。”李明解释。
“六千多?忽悠谁呢!”老太太声音一下子提高了。
她不屑地说:“小区里的东西,哪有私人的?我住了十五年了,还没见过这么霸道的年轻人!”
李明被这逻辑搞得一愣:“阿姨,我有发票和物业的批文,真的不是公共设施。”
“发票谁不会做假?”老太太冷笑一声,拔掉充电线,骑着电动车就走了。
临走还丢下一句:“现在的年轻人,真是自私得要命!”
回到家,李明把这事告诉了王芳。
“她也太不讲理了!”王芳气得直皱眉。
“明明是咱们的充电桩,她怎么能这么理直气壮?”
“可能她不懂情况吧。”李明还是想往好处想。
可第二天晚上,他又看到了那辆红色电动车,稳稳地连着他的充电桩。
这次他没等,直接敲了敲车身:“有人吗?”
陈大妈很快出现了,看到李明,脸色立刻沉了下来。
“又是你?还想找茬?”她语气很冲。
“陈阿姨,我昨天说过了,这是我家的充电桩,您这样用不太合适。”李明努力压着火。
“不合适?你才不合适!”陈大妈双手叉腰。
“我告诉你,小区是大家的,凭什么你一个人霸占?我看你是想讹人!”
李明头痛欲裂,掏出手机翻出发票:“您看,这是真的,花了六千八百块。”
陈大妈瞥了一眼,嗤之以鼻:“谁知道是不是假的?我看你就是想独占资源!”
李明深吸一口气,决定去找物业。
物业办公室在一楼,值班的是个年轻女孩,叫小刘。
小刘听完李明的诉说,为难地说:“李先生,这事确实有点复杂。”
“虽然充电桩是您装的,但陈阿姨是老业主,可能真不懂情况。”
“她叫陈阿姨?住哪儿?”李明问。
“陈淑芬,住您楼上1803室。”小刘解释。
“她人其实挺好的,就是脾气有点倔。”
“那您能帮我跟她解释清楚吗?”李明问。
“我试试吧,明天我找她聊聊,看能不能协调。”小刘点点头。
李明觉得物业出面可能会有用,便谢过小刘回了家。
可第三天晚上,他早早下班回到车库,又看到陈大妈的电动车在充电。
他气不打一处来,直接走过去敲车身。
陈大妈很快出现了,冷笑说:“怎么?又来挑事?”
“陈阿姨,物业没跟您谈吗?”李明问。
“谈了!他们说大家是邻居,要互相体谅。”陈大妈理直气壮。
“我一个老太太,用用充电桩怎么了?你一个大男人,这么小气干嘛?”
李明被这逻辑气得说不出话。
物业的“协调”完全没用,反而让陈大妈更觉得自己有理。
“陈阿姨,这是我花钱装的,不是公共设施!”李明加重了语气。
“公共不公共,小区里的东西就是大家的!”陈大妈声音更大了。
“你想独占?没门!”
争吵声引来了几个路过的邻居,有人劝架,有人看热闹,场面乱成一团。
最后保安过来,才把两人劝开。
陈大妈骑车离开时,扔下一句:“这充电桩我用定了,你有本事就拆了!”
李明站在原地,愤怒又无力。
他从没想过,一个充电桩会闹出这么大风波。
03
回到家,王芳看他脸色不好,忙问:“物业没解决?”
“解决个屁!”李明难得爆粗口。
“陈大妈说小区里没有私人东西,充电桩她用定了。”
“这也太离谱了!”王芳皱眉。
“要不然我们再找物业,让他们严肃点处理?”
“找物业没用,他们只会打太极。”李明泄气地说。
“算了,我不在家充电了。”
“那你去哪儿充?”王芳问。
“4S店,商场,哪儿不能充?”李明下了决心。
“可那多麻烦,费用也高。”王芳担心。
“总比跟她吵强。”李明说。
从那天起,李明真的没在家充电。
他每天开四十分钟到奇瑞4S店,排队充电后再回家。
4S店的销售小赵认识他,笑着问:“李哥,家里充电桩坏了?”
“没坏,就是有点麻烦事。”李明没多解释。
“那您办张我们店的充电卡吧,充得多有优惠。”小赵热情推荐。
李明办了卡,在休息区等着充电。
看着其他车主悠闲地喝咖啡,他心里五味杂陈。
想起买车时的兴奋,装充电桩时的期待,再看看现在,真是世事难料。
充电完回到小区,他远远看到陈大妈的电动车又连着他的充电桩。
他没过去,直接上楼回家。
“充电顺利吗?”王芳问。
“还行,就是有点远。”李明坐在沙发上,感觉比上班还累。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你每天跑来跑去,太折腾了。”王芳说。
“那还能怎么办?跟她妥协?”李明反问。
“不是妥协,是找个两全的办法。”王芳说。
“比如我们跟她约个时间表,谁用谁不用都定好。”
“你以为我没想过?”李明苦笑。
“她根本不讲理,在她眼里,充电桩就是公共财产,想啥时候用就啥时候用。”
王芳叹气,不再说话。
接下来的日子,李明坚持去4S店充电。
陈大妈似乎察觉到他的“策略”,开始每天在车库守着。
只要看到李明的车,她就过来找茬。
“你故意不用充电桩,想饿死我的车是吧?”她指着李明说。
“陈阿姨,我去哪儿充电是我的自由。”李明冷冷回答。
“你以为这样就能赢?我就是要用!”陈大妈气势汹汹。
“那您用,我没拦着。”李明耸耸肩。
陈大妈被这话堵得哑口无言。
她确实没法说啥,充电桩就在那儿,她想用就用。
可她总觉得李明在耍心眼。
时间一天天过去,李明坚持“抗议”,从不在小区充电。
陈大妈继续用着充电桩,但总觉得哪里不对。
邻居们也在关注这场“冷战”。
有人觉得李明太倔,有人觉得陈大妈太霸道。
更多人只是拿这当饭后谈资。
李明的同事老王知道后,劝他:“不就个充电桩吗?让她用用能咋地?”
“你不懂,这是原则问题。”李明摇头。
“私人财产不能随便让人占,今天是充电桩,明天是不是还得占我车位?”
老王被这逻辑弄得一愣,没再劝。
04
陈大妈摔伤后,小区安静了不少。
没有她每天在车库“巡逻”,李明也不用天天跑4S店了。
但他还是没用家里的充电桩。
“为啥不充电了?”王芳问。
“总觉得有点别扭。”李明说不清原因。
“现在她住院了,我用充电桩,感觉像占她便宜。”
王芳无奈地笑:“你这人,想得太多。”
“那你打算啥时候用?”她问。
“等她出院,谈妥了再说。”李明说。
“要是谈不妥呢?”
“那就继续去外面充。”李明很坚定。
接下来的日子,他尝试了更多充电地点。
有时候在商场,有时候在写字楼,偶尔还是去4S店。
他发现外面的充电桩其实挺方便,还能顺便逛街或喝杯咖啡。
渐渐地,他开始享受这种生活。
虽然麻烦,但至少不用面对陈大妈的指责。
4S店的小赵都跟他混熟了,每次见面都打趣:“李哥,您这是把我们店当家了?”
“哈哈,家里有点情况。”李明笑笑。
“啥情况?需要帮忙不?”小赵好奇。
“没事,小事。”李明不想多说。
同事们对他的坚持也从不解变成了习惯。
“老李还在为充电桩较劲呢。”老王对其他同事说。
“都二十天了,还跑外面充。”
“他就是太轴了。”另一同事说。
“但也有道理,私人财产得保护。”一个年轻同事说。
“可为了这,每天跑那么远,值吗?”老王问。
“值不值,他自己心里有数。”年轻同事说。
李明对这些议论不在乎。
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甚至觉得挺好。
至少,他不用再听陈大妈的胡搅蛮缠。
第二十天是个周五,李明从4S店充完电回到小区。
车库里静悄悄的,只有几辆车孤零零地停着。
他的充电桩上积了厚厚一层灰,看起来有点落寞。
他想起刚装充电桩时的兴奋,想起第一次充电时的满足感。
再看看现在,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回家后,王芳在做饭,儿子小宇在写作业。
“爸,你最近咋老是晚回家?”小宇抬头问。
“爸有点事要处理。”李明说。
“啥事?”小宇追问。
“大人事,小孩别管。”李明笑着摸摸他的头。
吃晚饭时,王芳说:“今天我遇到陈大妈的儿子了。”
“他说她下周能出院,恢复得还行,就是得拄拐杖。”
“那就好。”李明说。
“他还说,等她出院,想跟我们谈谈充电桩的事。”王芳说。
“到时候再说吧。”李明低头吃饭。
吃完饭,他去阳台抽了根烟。
他很少抽烟,只有心情复杂时才会来一根。
站在阳台上,他看着小区里的灯光。
楼下花园里,几个老人在散步聊天,一切平静得像什么都没发生。
可他知道,这事还没完。
陈大妈出院后,这场冲突可能还得继续。
他掐灭烟头,叹了口气。
值得吗?他自己也不知道。
那天晚上,物业经理的短信打破了平静。
李明盯着手机屏幕,手微微发抖。
他试着拨周经理的电话,却一直是忙音。
站在车库里,看着那个落满灰尘的充电桩,他的心跳得更快了。
05
李明站在地下车库,手里的手机屏幕还亮着,物业经理周经理的短信像一块巨石压在心头。
那条短信写着:“李先生,关于您车位的充电桩,情况有变,请速回小区商谈。”
他反复读了几遍,试图从字里行间揣摩出更多信息,可惜语焉不详。
拨了几次周经理的电话,依然是忙音,这让他更加不安。
他抬头看了看那个积满灰尘的充电桩,脑海中闪过无数猜测:难道陈大妈又搞了什么幺蛾子?
或者物业终于要出面解决这件事了?
他深吸一口气,决定先回家再说。
回到家,王芳正在收拾餐桌,看到他脸色不对,忙问:“怎么了?又跟陈大妈吵架了?”
“不是,是周经理发短信,说充电桩有情况,让我回去商谈。”李明把手机递给她。
王芳扫了一眼,皱眉道:“这什么意思?不会是陈大妈又在闹吧?”
“不知道,电话打不通。”李明揉了揉太阳穴。
“明天我去找周经理问清楚。”
“那你小心点,别又吵起来。”王芳叮嘱。
李明点点头,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睡不安稳。
第二天是周六,他早早起床,直奔物业办公室。
周经理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平时笑眯眯的,今天却一脸严肃。
“李先生,坐下说吧。”周经理指了指椅子。
“充电桩的事,出了点状况。”
“什么状况?”李明心里一紧。
“陈阿姨出院了,昨天晚上找到我们,说你的充电桩有安全隐患。”周经理语气沉重。
“她摔伤的事,怪到你头上,说是充电桩旁边的地面太滑。”
李明愣住了:“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地面湿是车库的问题,我又没让她摔!”
“我知道,但她现在咬死了,说你明知地面湿滑还让她用充电桩,等于间接害她受伤。”周经理叹气。
“她还说,要是物业不处理,她就去告你。”
“告我?”李明气得笑了。
“这也太离谱了!她偷用我的充电桩,现在倒打一耙?”
“李先生,你先别激动。”周经理压了压手。
“她还提交了一份‘证据’,是车库监控录像,显示她摔倒时确实在充电桩旁边。”
李明脑子嗡的一声:“那监控能证明什么?她摔跤跟我没关系!”
“我明白,但她现在闹到业委会去了,业委会要求我们调查清楚。”周经理说。
“而且,她还拉了几个老业主联名,说你的充电桩占用了公共空间,影响大家停车。”
“这不是我买的车位吗?怎么又成公共空间了?”李明声音高了起来。
“理论上是你的车位,但业委会说,地下车库整体属于小区共有部分,私人充电桩的合法性有待商榷。”周经理解释。
李明感觉一股怒火直冲脑门:“那当初我装充电桩,你们怎么批的?”
“当初是批了,但现在陈阿姨闹大了,业委会压力也大。”周经理无奈。
“他们建议你暂时把充电桩拆了,等事情平息再说。”
“拆了?”李明瞪大眼睛。
“我花了六千八百块装的,现在让我拆?”
“不是永久拆,只是暂时。”周经理连忙说。
“当然,我们也会跟陈阿姨沟通,让她别再闹。”
李明冷笑:“她摔了怪我,偷用我的充电桩还有理了?你们物业就这样和稀泥?”
周经理被噎得没话说,只好说:“李先生,你先回去,我们会尽快开会讨论。”
李明气冲冲走出物业办公室,感觉整件事像一场荒诞剧。
回到家,他把情况告诉王芳。
“她也太能闹了!”王芳气得拍桌子。
“摔跤怪你?这什么逻辑?”
“她就是看准了咱们好欺负。”李明咬牙。
“我就不信,她还能真告我!”
“那咱们怎么办?真拆充电桩?”王芳问。
“拆?想都别想!”李明斩钉截铁。
“我倒要看看,她能闹到什么地步!”
06
接下来的几天,小区里的气氛变得更加诡异。
陈大妈出院后,拄着拐杖,每天在小区花园“巡逻”。
她逢人就说李明如何“害”她摔伤,如何“霸占”小区资源。
她还拉着几个老邻居,在业主群里发了份“联名信”。
信里要求物业勒令李明拆除充电桩,还小区一个“公平的停车环境”。
李明看着群里的消息,气得手都在抖。
他本想在群里反驳,但王芳拦住了他。
“你现在说什么都没用,她摆明了要闹大。”王芳说。
“咱们得冷静,想个办法应对。”
“还能有什么办法?她这是无理取闹!”李明说。
“要不然咱们也找人支持?群里不是还有支持咱们的邻居吗?”王芳提议。
李明想了想,觉得有道理。
他在群里发了一条消息,冷静地说明充电桩的来龙去脉。
他还晒出了发票、物业批文和电力公司的安装合同。
“我从没禁止任何人用充电桩,只是希望大家能协商使用。”他写道。
“陈阿姨摔伤我很遗憾,但这跟我没关系,监控也能证明。”
这条消息发出后,群里安静了几分钟。
接着,一些邻居开始站出来支持李明。
“私人车位装充电桩,合法合规,凭啥拆?”一个年轻业主说。
“陈阿姨用别人的东西不问一声,现在还怪人家,太离谱了。”另一个邻居附和。
但陈大妈的支持者也不甘示弱。
“小区是大家的,凭啥他一个人装充电桩?还害人摔伤!”一个匿名账号说。
争论又一次白热化,群里吵得不可开交。
就在这时,物业突然发布了一则通知。
通知说,业委会将在下周召开听证会,专门讨论李明的充电桩问题。
所有业主都可以参加,发表意见。
李明看到通知,心里既愤怒又无奈。
“这算什么?公审我?”他对王芳说。
“他们就是想逼我妥协!”
“那咱们去听证会,把道理讲清楚!”王芳说。
“不能让陈大妈把黑的说成白的!”
李明点点头,决定好好准备。
他开始整理所有证据:发票、合同、物业批文,甚至还找了电力公司的师傅开具了安装证明。
他还联系了几个支持他的邻居,打算在听证会上争取更多人站队。
可就在听证会前一天,事情又起了波澜。
晚上十点多,李明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对方自称是陈大妈的侄子,叫陈刚,语气很冲。
“李明,你别以为躲在外面充电就没事了!”陈刚说。
“我姑摔成这样,你得负全责!”
“你说什么?”李明皱眉。
“你别装糊涂!监控里清清楚楚,你那充电桩旁边的线乱七八糟,她才摔的!”陈刚喊道。
“线乱七八糟?那是电力公司装的,标准施工!”李明反驳。
“你少狡辩!我告诉你,这事没完!”陈刚挂了电话。
李明气得差点摔手机。
他立刻跑去车库,检查充电桩的线路。
果然,充电桩旁边的线有些松动,可能是长时间没人维护造成的。
但这怎么能怪他?施工是电力公司做的,物业也验收过。
他越想越气,决定第二天找电力公司问清楚。
第二天,他一大早联系了电力公司的师傅。
师傅过来检查后,确认线路没问题,只是外露部分被风吹得有些松散。
“李先生,这不影响安全,稍微固定一下就行。”师傅说。
“那能证明摔跤跟我没关系吗?”李明问。
“当然,线路是按规范装的,地面湿滑跟线路没半点关系。”师傅拍胸脯保证。
李明松了口气,拍了照片,还让师傅开了份证明。
他心想,这下总算能堵住陈大妈的嘴了。
07
听证会当天,小区会议室挤满了人。
陈大妈拄着拐杖,坐在前排,旁边是她儿子陈强和侄子陈刚。
李明和王芳坐在另一边,身后有几个支持他们的年轻业主。
周经理主持会议,气氛紧张得像法庭。
“今天我们讨论C区19号车位的充电桩问题。”周经理说。
“请双方理性发言,共同解决矛盾。”
陈大妈先开口,声泪俱下。
“我一个老太太,六十好几了,摔成这样,还不是因为他那个充电桩!”她指着李明。
“地面湿滑,线路乱七八糟,我差点没命了!”
李明强压着火气,举起手:“我有话要说。”
他拿出准备好的证据,逐一展示。
“这是发票,六千八百块,我自己花的钱。”
“这是物业批文,证明充电桩合法。”
“这是电力公司的证明,线路没问题,摔跤跟充电桩无关。”
他还播放了一段监控视频,显示陈大妈摔倒时,地面确实湿滑,但线路整齐。
“我从没禁止陈阿姨用充电桩,只是希望她能提前说一声。”李明说。
“她摔伤我很遗憾,但不能把责任推到我头上。”
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
几个年轻业主开始鼓掌,支持李明。
但陈大妈不依不饶:“你别在这儿装好人!”
“你明知地面湿滑,还让我用,就是故意害我!”
陈强拉了拉她,低声说:“妈,别说了。”
陈刚却站了起来:“我们有证据,证明你的充电桩有安全隐患!”
他拿出一张照片,显示充电桩旁边的线有些松动。
李明立刻反驳:“那是风吹的,已经修好了!”
“电力公司证明,线路没问题!”
双方你来我往,会议室里吵成一团。
周经理敲了敲桌子:“大家安静!我们会综合考虑,尽快给出处理意见。”
散会后,李明感觉筋疲力尽。
他和王芳回到家,瘫在沙发上。
“这次总算把道理讲清楚了。”王芳说。
“可我感觉他们还是会和稀泥。”李明叹气。
果然,第二天,物业发来通知。
通知说,考虑到小区和谐,建议李明暂时关闭充电桩,等待进一步调查。
李明气得差点砸手机:“这算什么?让我闭嘴?”
“那咱们怎么办?”王芳问。
“我去找律师!”李明咬牙。
“她要告我,我就奉陪到底!”
08
接下来的几天,李明联系了一位律师朋友老徐。
老徐听完事情经过,直摇头:“这事太离谱了,她完全没理。”
“你的充电桩装在私人车位,合法合规,她摔跤跟你没关系。”
“那她要是真告我,能赢吗?”李明问。
“她没证据,赢不了。”老徐说。
“但她可以拖着你耗时间,律师费、精力都是成本。”
李明沉默了。
他不想耗下去,但也不想向陈大妈低头。
就在这时,陈强主动找上门。
“李哥,我妈的事,我得跟你道个歉。”陈强低着头。
“她就是脾气倔,我劝不动。”
李明没想到他会来,愣了一下。
“她现在还想怎么样?”他问。
“她不打算告了,但她还是觉得充电桩该大家用。”陈强说。
“我跟她商量了,愿意出钱,平摊你装充电桩的费用。”
“平摊?”李明皱眉。
“然后呢?她想怎么用?”
“她同意定个时间表,谁用谁不用都定好。”陈强说。
“她还说,愿意付电费。”
李明愣住了。
他没想到陈大妈会妥协。
“她为啥突然想通了?”他问。
“她摔了以后,很多人劝她,说她有点过分。”陈强苦笑。
“加上我一直在说,她总算松口了。”
李明沉默了一会儿,说:“我考虑考虑。”
送走陈强,他和王芳商量。
“这算不算她认输了?”王芳问。
“算是吧,但她还是想用充电桩。”李明说。
“那你怎么想?”
“我不想让她得逞,但也不想再吵了。”李明说。
“要不就按她儿子说的,定个时间表?”
王芳想了想:“这样也不错,大家都能用,还能省点心。”
李明点点头,决定试试。
几天后,他和陈强约在物业办公室,签了一份协议。
协议规定,充电桩归李明所有,但陈大妈可以每周固定时间使用,电费平摊。
陈大妈虽然不情不愿,但也签了字。
签完协议那天,李明第一次在家充电。
看着充电桩屏幕亮起,他心里五味杂陈。
这场闹剧,终于有了个不算完美的结局。
可他知道,这件事留下的疙瘩,可能永远不会完全消散。
09
平静了几天后,小区里又起了波澜。
有邻居在群里爆料,说陈大妈开始向其他业主“推销”充电桩的使用权。
她居然收起了“管理费”,说自己帮李明“看管”充电桩。
李明得知后,气得差点冲去找她。
“这什么人啊?用我的充电桩还收钱?”他骂道。
王芳劝他:“别理她,她就是想占便宜。”
“咱们有协议,她敢乱来,咱们就走法律。”
李明强压怒火,给周经理打了电话。
周经理一听,也觉得离谱,承诺会调查。
没过两天,物业贴出公告,警告任何人不许私自“出租”他人财产。
陈大妈被点名批评,气得在群里大骂物业“偏心”。
但这次,没多少人支持她。
李明看着群里的消息,第一次觉得松了口气。
他站在车库,看着自己的充电桩,终于觉得它又属于自己了。
那天晚上,他和王芳在阳台喝酒。
“折腾了这么久,值吗?”王芳问。
“值。”李明笑笑。
“不为别的,就为这口气。”
中国正规的股票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