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很多人都元气大伤。
即使养生之道多如牛毛,补药琳琅满目,功法层出不穷,也没有多少真正的效果。
中医说阳气弱容易病痛,也有教导一些补阳气的方法。
但是却少有人知道,真正最补阳气,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持一颗正见之心,这个才是补阳气的最上法门。
正见如太阳,能破我们心中的阴霾。
邪见如雾,徒增湿寒。
心地的光明,往往比任何参茸芝草更能滋养人的元气。
那么,什么才是正见呢?
正见,就是对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个正确不偏的见解。
不因得失而动摇,不因顺逆而转变,如如不动,朗照万物。
这个正见之心,本身就是一轮不落的太阳,时时散发温煦光芒,滋养身心。
有一个修行人在终南山访道,遇到一老道长,快90岁了还精神矍铄,步履矫健。
修行人请教老道士养生之术,老道笑笑,指向自己的心口,说道:“这里常驻一颗太阳,何须外求?”
细聊起来,才知道老人家年轻时历也经坎坷,但是他能始终持守正见,不怨天,不尤人。
他说:“见地正了,气血自然顺畅。心地光了,百病自然不侵。”
每日的清晨,老人家必定先静坐片刻,不是练气导引,只是省察自己的念头可正,见解可端。
如此数十年,竟然得到高寿而且高寿而身体健康的福报。
相反,曾经也有一个商人,虽然家财万贯。
每日吃尽珍馐美味,服遍了各种名贵的补药,但是却面黄肌瘦,精神萎靡。
原来这个商人的见地极偏,喜欢与人对立,把身边的人都当做敌人一样面对。
整天疑神疑鬼,终日计较得失利益。
虽然人参鹿茸不断的进补,但是心地上的阴霾不散,各种负面的念头不断,即使有仙丹妙药也依旧收效甚微。
后来请到一位很厉害的中医,给他诊脉治病。
医者诊断他的脉象后,摇着头叹息说:“药能医病,难医心邪。”
这正应了古人的训诫:“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这里的“正气”,既指身体的抗病之力,更是指心中的正见和正念。
心有一分偏邪,身就有一分虚弱;心有一分光明,身就有一分强健。
古时候有一个书生去考科举,但是屡试不第,于是心生怨愤,他认为世道不公,终日郁结于心。
久而久之,竟然一病不起。
家里为他请来名医诊治,但是名医不肯开药方,只问书生说:“你知道你为什么总考不中吗?”
书生怨气冲天,历数考场种种不公平。
名医微笑着说道:“若你见地如此,明年你依然考不上。”
书生愣住了,名医继续正色道:“文章得失,一时之事。心地光明,才是一生至宝。你只看得到别人的过失,却看不见自己的短处,心地见识太偏,就如同蜡烛外卖罩着一层纱,有光也不能散发出来。”
书生听了,愕然了很久,继而汗下如雨。
从此以后痛改前非,事事先反观自己的内心。
要求自己时时刻刻端正自己的心念,不仅病体渐愈,第二年更是高中了解元。
可见正见的好处,胜于良药。
心中常常保持正见,就如同体内自有太阳,阴寒湿邪自然无隙可乘。
而邪见偏执之人,犹如自蔽日光,就如同在阴冷中瑟缩,纵然吃遍补药,也依旧无有任何效果。
那么,如何保持自己心中的正见呢?
首先时常反省,遇事先向内观察一下,这件事是否是自己错了?
遇到利益相争时,是否还能先顾道义?
对待别人是否常怀善意?
对事是否力求公正?
长期这样的反省之功,即是扫除心地阴霾的拂尘,是滋养体内阳气的良方。
古人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得失荣辱之面前,保持一颗平常心。
是非顺逆之中,守住一份公正,正念。
如此,就能让心如同明镜,物来则照,物去不留,不染尘埃。这明镜之心,自能映照万物而不为所动,如如不动,即是最大的阳气。
很多人向外求补阳之道,或服壮阳之药,或练导引之术,却忽略最根本处——心中的正见。
殊不知心地的阴霾才是耗损阳气的根本。
若能保持正见,如天清地宁,日月朗照,自然阳气充沛,百病不侵。
所以说,补阳气不必远求,只需回光返照,端正自己的见地。
正见在胸,如日当空,何阴不破?何寒不除?
此乃最上乘的养生之道,不费一钱,不劳一事,只在方寸之间下功夫。
愿世人能明此理,养正见于心,如葆阳光于身。
如此,则不仅身康体健,更得心境光明,此生便不算白来。
中国正规的股票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