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砥柱擎岳,寰策风云;青史铮铮,永镌忠魂!”10月25日台湾光复纪念日当天,“血肉长城 烽火忠魂——纪念全民族抗战胜利80周年影像史诗百米长卷特展”在悦融荟馆(白云大道北白云堡悦融居)开幕。
这场展览不仅以100米影像长卷串联起抗战史诗,更迎来著名八路军战地摄影家沙飞之女王少军,《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光未然之子张安东等多位抗战老兵后人亲临,与原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香港老战士联谊会会长吴军捷、东江纵队老战士合唱团团长曾海云、抗战飞虎队后人代表陈安琪一道,带领现场观众触摸历史温度。
“这不仅是一场影像的陈列,更是一次精神的唤醒。百米长卷串联起的是抗战岁月的烽火记忆,粤港澳三地联动办展则织就了血脉相连的文化纽带,尤其台湾光复板块的设置,以史料为证、以口述为魂,让‘祖国统一’的历史逻辑与情感认同更加深刻可感,为新时代传承抗战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提供了生动载体。”受邀出席开幕式的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向欣说。
策展人、广东开放大学教授陈锐军介绍,该展览可以用“长、宽、高”三个字来概括。“长”,指展览主场地是一面长达100米的长墙,规模罕见,仿佛是一幅贴在长城墙体上的巨画,寓意着抗战凝成的民族“血肉长城”;
“宽”,指这实际上是一个覆盖粤港澳三地的系列展览,其中澳门部分已于9月6日-10月6日成功举行,香港将于11月展出,广州则是规模最大最核心的;
“高”,指展览的史料搜集与整理水平非常高。作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与台湾光复纪念日的双重献礼,展览核心资源来自抗战影像史权威专家杨克林先生四十余年的收藏——从数万余张精选影像中,既可见日本随军记者拍摄的“不许可”战场纪实,更有台湾同胞参与抗日、见证光复的罕见画面;
400多小时口述史料里,张爱萍、张学良等人物及普通民众的回忆,让“枪裂山河,身作长城”的岁月具象可感。
特展以六大篇章构建叙事,其中“胜利丰碑”专设台湾光复板块,用文献与影像还原1945年台湾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
“我们希望让历史‘活’起来,让不同年龄层的人都能走进这段岁月。”陈锐军表示,本次展览从筹备之初就注重“史料真实性”与“体验沉浸感”的结合,“比如台湾光复板块,我们不仅展出历史照片,还特别收录了台湾同胞口述光复当天的场景,就是想通过个体视角,让观众更真切地感受‘祖国统一’的历史意义。而邀请高校校友荔枝合唱团与东纵老战士合唱团共唱《保卫黄河》,也是为了搭建代际对话的桥梁,让抗战精神在歌声中传承。”
开幕式上,抗战英烈后人的分享与跨越代际的合唱,共同点燃现场情感热潮。沙飞之女王少军女士结合父亲冒着炮火记录战地的经历,讲述影像背后“用镜头保家卫国”的初心;
光未然之子张安东则回忆起父亲创作《黄河大合唱》时的澎湃激情:“父亲曾说,歌声是民族的号角,今天再看这些抗战影像,更懂那份‘保卫黄河、保卫家乡’的赤诚。”
原东江纵队老战士后代曾海云带领东江纵队老战士合唱团登台,高校校友荔枝合唱团团员亦携手亮相,当《保卫黄河》的激昂旋律响起,台上团员与台下观众自发跟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歌声回荡全场,跨越年龄的共鸣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飞虎队后人陈安琪女士分享先辈援华作战的故事,掌声与热泪交织成动人的纪念图景。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新华书店大湾区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教学点”授牌仪式,杨克林先生在致辞中感谢深圳市叶选基公益基金会多年来对抗战史料搜集工作的大力支持,并动情表示:“‘捐躯沃土,碧血化春;丹心不灭,永耀星辰!’这些影像与后人的讲述,都是先辈用生命写就的史诗。”
本次展览是南国书香节“历史文化传承”板块的延伸,将联动澳门、香港同步办展,并持续至2025年12月31日,其间还将开展杨克林抗战影像讲座、台湾同胞社团观展、青少年征文等活动。市民可在“八秩回眸,丰碑嶙峋”的回望中,传承“爱国、团结、奋斗”的抗战精神。
南方+记者 洪钰敏
中国正规的股票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